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徐州隆旺条形码代理有限公司
  • 联系人:王经理
  • 电话:17732605906(微信同步)

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铜山区商品条码是必须的吗?

铜山区商品条码是必须的吗?

作者:徐州隆旺条形码代理有限公司 时间:2023-06-25 08:52:57

在日常生活中,条形码还是比较常见的,不管是我们去超市购买的商品上、还是去商场购买的服装上,都贴的有对应的条形码,那么,如果你的工作需要经常用到条形码的话,该如何生成和打印呢?接下来我们说下相关方法:一个完整的徐州条码生成环境需要3个部分组成:条码生成软件、条码打印机、以及不干胶标签和碳带色带。1.专业的条码生成软件生成条形码,需要用到专业的条码生成软件,可以到网上下载一个条码生成软件,然后根据自己的需求在软件中设计条形码,方法很简单。下载好条码生成软件之后,打开软件,新建标签之后,点击软件左侧的条形码按钮,在画布上绘制条形码样式,双击条形码,在图形属性-条码选项卡中,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条码类型,这里我们选择EAN13条码类型。

在数据源中,点击修改按钮,删除默认的数据,在下面的状态框中,手动输入要添加的信息,点击编辑-确定,条形码就生成了,2.使用专用的条码打印机条形码生成之后,需要连接专用的条码打印机进行打印。条码生成软件不同,打印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是通过驱动进行打印的,也有的是通过打印指令进行打印的。如果使用的条码生成软件是通过打印驱动进行打印的话,需要在电脑上安装对应的本地打印机驱动或者是添加共享打印机,打印驱动安装成功之后,打开条码生成软件,软件会自动检测到条码打印机,设置好之后,预览没有问题的话,可以直接连接打印机进行打印的。条码生成软件支持多种输出方式,如打印机、PDF文档、TIF文档、图片、PPML文档、Postscript文档等,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打印方式。

物料搬运系统的特点徐州条码技术在工业生产、商品流通和社会服务领域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在物料搬运系统中的应用则有很多突出的特点。主要特点如下:货品种类繁多,信息量大物料搬运系统所涉及的货品是多种多样的。以商品流通环节的配送中心为例,进入系统的货品品种可以多达几千种,每种货品需要识别的信息也多,除了货品品名,供货厂商等信息外,有时还需要识别生产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以确保实现先入先出的配送原则。包装规格不一以邮包为例,通常只对邮包的最大尺寸有所限制,邮包规格参差不齐。邮包与固定式扫描器的距离会有较大的差异。经常不能确定条码标签的方向和位置以机场的旅客行李为例,行李有长有短,有大有小,有的竖立,有的平躺。行李标签在行李上的位置是不确定的,而行李在运输机上的位置也是不确定的。货品通过扫描器的速度比较快随着流通量的不断增大,运输机的速度不断提高,货品通过扫描器时的相对速度比较高,可达2.5m/sec。物料搬运系统条码扫描技术要点物料搬运系统的特点决定其应用的条码扫描技术,与常用的技术有所不同,为了适应物料搬运系统的特点,条码扫描技术也有鲜明的特点。一般采用氦氖激光器条码识别用的激光一般都由氦氖激光器产生。这种激光的波长为633nm,其强度符合劳动安全规范的要求。

一般每秒扫描500次以上一般来说,激光二级管发出的光点经过光学系统呈线形图案横扫条码。如果条码高度是25mm,运输机的速度是2.5m/sec,则激光束能扫到条码的时间只有0.01秒。如果激光束每秒能扫描500次,则在货品运行通过扫描器的过程中,扫描器只能完整地扫描条码5次。为了保证识读的准确性,至少要求3次。DRX技术的使用由于条码标签可能与激光束成一个角度,一条激光束不能扫描到完整的条码,为此,Accu-Sort公司开发了数据重组技术,也称DRX(DataReconstruction)。由于货物是不断移动的,激光束的每次扫描都会有新增的数据,DRX技术的核心是把每次扫描所得到的数据与上一次扫描的数据进行比较,找到相同的中间部分,然后添加新的内容。虽然每次扫描所得到的信息是不完整的,但是通过DRX,仍然可以得到完整的信息。各种全方位扫描器(X,双X,四X,图案)采用单线条激光束时,即使采用DRX技术,激光束和条码的偏角仍不能大于45度。因为随着偏角的增大,数据重组时的重合部分减少,使识读率降低。极限的情况下,偏角达90度时,重合部分为零,已不可能识读。为此,开发了激光束呈X图案的扫描器。这种扫描器可以识读任何方向的条码标签,因为总有一条激光束可以以较小的偏角扫描条码,得到较高的识读率。如果不仅条码的方向偏差较大,而且条码的位置偏差也较大,则可采用激光束呈双X或四X图案的扫描器,以提高识读率。双景深、三景深、动态调焦等技术激光扫描器基本上由两大部分组成。光学系统把激光束射向条码,然后收集从条码反射回来的光信号。

电子系统则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按规定的码制译码而得到字符信息。既然是光学系统,就有焦距问题。在一定的距离内可以收集到比较清晰的反射光。这就是扫描器的景深。但是在有些物料搬运系统中,由于货物的大小差距悬殊,要求的景深太大,具有固定焦距的扫描器已不能适应。为此,Accu-Sort公司开发了双景深及三景深的扫描器。在系统中要设置一些光电传感器。当货物通过扫描器时,光电传感器测定货物表面离开扫描器的距离。这个距离信号使扫描器的光学系统调整到要求的景深区域。最新的技术则是像照相机的缩放镜头一样,可以无级调整,即动态调焦而不需要设置光电传感器。采用热电冷却的激光二极管,提高寿命激光二极管是扫描器的主要部件,它的寿命与温度有关。当扫描器要在较高的温度环境下长时间工作时,如何降低温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目前,已开发了热电冷却技术,可以便激光二极管的温度控制在25℃左右,从而提高了扫描器的使用寿命。用多路器传递多台扫描器的信息,提高可靠性在有些物料搬运系统中,例如机场行李搬运系统,条码标签的方向是随机的,可以在上下左右前后的任何方向上。为了自动识别,需要安置8~12个扫描器,组成一个通道。

只要这个通道组中有一个扫描器能识读出条码标签,就可以有效地通过PLC(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进行分拣。关键在于如何保证这些扫描器与PLC通讯的可靠性。如果每台扫描器各自与PLC通连,万一通讯线路中断,整个行李分拣系统就会陷于瘫痪。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可以采用多路器来传递信息。多台扫描器可以连到一台或两台多路器上,由多路器汇总识读的信息后再连到PLC上。这种配置已经成为机场行李系统的规范性要求。自诊断软件包成为提高扫描器性能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在物料搬运系统中采用条码自动识别技术以后,扫描器的可靠性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可靠性。为此开发了自诊断软件包。它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随时采集各扫描器工作情况的统计信息和维护数据,包括识读率、激光二极管、电机、译码线路、光电管等的工作情况以及条码在扫描器视野内的位置、货品之间的间距等。一旦发现与正常值有较大的偏离,则会发出警示,需要对扫描器或条码标签的质量作更细致的检查,以免系统的可靠性出问题。矩阵扫描技术在物料搬运系统中有时不仅需要对整个包装箱进行识别,而且还需要识别包装箱内的货品。例如,在鞋类配送作业中,一件包装箱内可以装不同规格尺寸的鞋子。每双鞋子的鞋盒上都有各自的条码标签。当包装箱通过扫描器时,排成矩阵的条码逐个被识读,从而达到检验发运的包装箱是否符合订单的要求。

二维码的应用在有些应用场合,要求在识别标签上保存大量的信息,譬如美国联合邮包快递公司(UPS)要在标签上为客户保存如下信息:国家码、邮政编码。服务等级、跟踪号、发运单位识别号、发运日期、邮购订单号、客户识别号、货品识别号、货品数量以及客户所要求的其它信息等。这么多信息用普通条码是无法表示的,只能用PDF417码,MAXICODE码等二维码。在一张邮票大小的标签上可以存放约100个字符的信息。保证条码扫描技术取得成功的要素条码技术是一项能极大地改善管理、提高效率的新技术。但如同所有新技术一样,预期的效果不是自然而然就得到的,而必须在一开始就注意一些主要问题。要明确条码所应包含的信息量条码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一部分。货品的信息极多,除了品名、规格、数量、生产厂名等信息外,还可能有生产批号、流水号、生产日期、保质期、发运地点、到达地点。收货单位,承运单位。包装类型、运单号等信息。前一类信息可称为静态信息,后一类信息可称为动态信息。所有的信息都应保存在数据库内。而有一部分信息则应由条码来表示以便随时提取。条码所表示的信息越多,越能随时获得这些信息,但是条码标签的尺寸随之增大,识读所需的处理时间也随之增加。因此,在应用条码技术之前,必须合理地确定条码所应包含的信息量。要明确货品包装所能允许的条码尺寸,选择合适的码制条码尺寸是影响识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条码由宽窄不一的条和空组成。条码尺寸中最主要的是窄条的宽度,通常以密耳(mil)值表示。如果包装尺寸较大,可以粘贴比较大的条码标签,则可以采用40mil的条码。反之。如果包装尺寸很小,可能只允许10mil的条码。mil值越小,要求印刷的分辨率越高,远距离识读越困难。另一个因素是整个条码的长高比。长高比越大,识读越困难。因此在包装尺寸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增大条的高度。码制的选择取决于行业规范。如果没有行业规范,则主要考虑条码的内容。有些码制只能表示数字,如交插二五码;有些码制则既能表示数字,又能表示字母,如三九码。近年来推广应用的EAN-128码可以表示全部ASCII字符集,功能很强,而且在表示数字时,一个条码字符可以表示二位数字,从而大大缩小了条码的尺寸,是值得优选的码制。要明确货品通过扫描器时的位置偏差和相对速度根据应用条件的不同,货品通过扫描器时的相对位置可以比较确定,也可以有很大的差别。就条码标签而言,可以有三个方向的偏角。平面偏角指的是条码绕垂直于标签平面的轴线回转的偏角。

纵向编角指的是条码绕垂直于条的纵向轴线回转的偏角。横向偏角指的是条码绕平行于条的横向轴线回转的偏角。当激光束扫描条码时,平面偏角相当于降低了条码的高度,纵向偏角也产生相同的效果,程度稍轻,横向偏角则相当于减小了窄条的宽度,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扫描效果。相对速度则影响扫描次数。在选用扫描器时,这些参数都是需要予以确定的,因为每种型号的扫描描器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选用不当会降低识读率,影响系统的可靠性。要从整个信息管理系统的角度来考虑条码的应用条码技术是信息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应用条码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实时而准确地获取信息。在当今信息社会中,及时掌握准确的库存信息后能对客户的需求作出快速响应,从而最大限度地占有市场份额。通过条码获取货品的信息比人工抄写或键盘输入要快得多,而且准确,可以极大地加快货品的流通,减少配送过程中的差错。根据货品上的条码可以追踪产品的生产日期,生产班组以至所用的原材料。它有利于找到质量问题的根源,从而加以改进,总之,不能单纯地从条码本身来衡量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经济性,而必须从总体目的考虑条码所应包含的信息及其对占有市场的意义。

【什么是条形码,物联网条形码由来】物联网的出生证现今社会,几乎所有商品的外包装上,都有一组灰白相间条纹的标签这就是条形码我们简称徐州条码。它是商品通行于国际市场的“共同语言”,是商品进人国际市场和超市的通行证,是全球统一标识系统和通用商业语言中最重要的标识之一。条码技术最早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是由一位名叫约翰柯莫德(JohnKermode)的发明家“异想天开”地想对邮政单据实现自动分检而发明的。他的想法是在信封上做上条码标记并且条码中的信息是收信人的地址等信息,就像今天的邮政编码为此Ker-mode发明了最早的条码标识。物联网条形码

【什么是一维条形码,二维条形码,三维条形码】现在的条形码是指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其对应字符组成的标识,用以表示一定商品信息的符号。其中条为深色用于条形码识读设备(红外或光电感应器等)的扫描识读。其对应英文字符由一组数字组成来提供供大家直接识别读取或通过键盘向计算机输人我们想要的数据使用而这一组条空和相应的字符所表示的信息是相同的。一维条形码只是在一个方向(一般是水平方向)表达相关的信息而且在垂直方向则不表达任何信息其一定的高度通常是为了便于阅读器的对准.其特点是信息时间录人的快差录入的错率低,但数据容量较小,条形码遭到损坏后便不能阅读。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二维空间存储信息的条形码称为二维条形码。常用一维条码二维条形码的出现弥补了一维条码的不足,其特点是信息密度高、容量大,不仅能防止错误而且能纠正错误,即使条形码部分损坏也能将正确的信息还原出来适用于多种阅读设备进行阅读。常用二维条码一种三维条形码由24种颜色组成,能够承载的信息是0.6MB到1.8MB这样的容量足够可以放得下一首MP3或者一段小视频。目前还有推出的彩色条码并提供其在相关多媒体领域的应用;推出的高容量彩色条码三维矩阵式条码;我国也已经在三维彩色条码领域取得了相当大的突破如现在任意进制三维条码就是一种高质量的彩色条码存储信息量比较大大。三维条码通过加人色彩或灰度来提高存储信息量,增加单位面积信息存储密度。

常用三维条码【条形码种类的优缺点区别】因此相对于一维和二维条码具有明显的优点,存储信息量大质量高等商品条形码的编码遵循唯一性原则以保证商品条形码在全世界范围内不重复,即一个商品项目只能有一个代码或者说一个代码只能标识一种商品项目。在不同规格、不同包装、不同品种、不同价格、不同颜色的商品只能使用不同的商品代码.条形码技术广泛用于商业、图书、邮政、仓库、工业、农业、交通等多个领域,在当今自动识别技术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条形码最早出现在40年代,但是得到实际应用和发展还是在70年代左右。现在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已经普遍使用条形码技术,而且它正在快速的向世界各地推广,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并逐步渗透到许多技术领域。早在40年代,美国乔·伍德兰德(JoeWoodLand)和伯尼·西尔沃(BernySilver)两位工程师就开始研究用代码表示食品项目及相应的自动识别设备,于1949年获得了美国专利。

该图案很像微型射箭靶,被叫做“公牛眼”代码。靶式的同心圆是由圆条和空绘成圆环形。在原理上,“公牛眼”代码与后来的条形码很相近,遗憾的是当时的工艺和商品经济还没有能力印制出这种码。然而,20年后乔·伍德兰德作为IBM公司的工程师成为北美统一代码UPC码的奠基人。以吉拉德·费伊塞尔(GirardFe--ssel)为代表的几名发明家,于1959年提请了一项专利,描述了数字0-9中每个数字可由七段平行条组成。但是这种码使机器难以识读,使人读起来也不方便。不过这一构想的确促进了后来条形码的产生于发展。不久,E·F·布宁克(E·F·Brinker)申请了另一项专利,该专利是将条形码标识在有轨电车上。60年代后期西尔沃尼亚(Sylvania)发明的一个系统,被北美铁路系统采纳。这两项可以说是条形码技术最早期的应用。

1970年美国超级市场AdHoc委员会制定出通用商品代码UPC码,许多团体也提出了各种条形码符号方案,如上图右下、左图所示。UPC码首先在杂货零售业中试用,这为以后条形码的统一和广泛采用奠定了基础。次年布莱西公司研制出布莱西码及相应的自动识别系统,用以库存验算。这是条形码技术第一次在仓库管理系统中的实际应用。1972年蒙那奇·马金(MonarchMarking)等人研制出库德巴(Codebar)码,到此美国的条形码技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973年美国统一编码协会(简称UCC)建立了UPC条形码系统,实现了该码制标准化。同年,食品杂货业把UPC码作为该行业的通用标准码制,为条形码技术在商业流通销售领域里的广泛应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74年Intermec公司的戴维·阿利尔(Davide·Allair)博士研制出39码,很快被美国国防部所采纳,作为军用条形码码制。39码是第一个字母、数字式的条形码,后来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1976年在美国和加拿大超级市场上,UPC码的成功应用给人们以很大的鼓舞,尤其是欧洲人对此产生了极大兴趣。次年,欧洲共同体在UPC-A码基础上制定出欧洲物品编码EAN-13和EAN-8码,签署了“欧洲物品编码”协议备忘录,并正式成立了欧洲物品编码协会(简称EAN)。到了1981年由于EAN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组织,故改名为“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简称IAN。但由于历史原因和习惯,至今仍称为EAN。日本从1974年开始着手建立POS系统,研究标准化以及信息输入方式、印制技术等。并在EAN基础上,于1978年制定出日本物品编码JAN。同年加入了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开始进行厂家登记注册,并全面转入条形码技术及其系列产品的开发工作,10年之后成为EAN最大的用户。

从80年代初,人们围绕提高条形码符号的信息密度,开展了多项研究。128码和93码就是其中的研究成果。128码于1981年被推荐使用,而93码于1982年使用。这两种码的优点是条形码符号密度比39码高出近30%。随着条形码技术的发展,条形码码制种类不断增加,因而标准化问题显得很突出。为此先后制定了军用标准1189;交叉25码、39码和库德巴码ANSI标准MH10.8M等等。同时一些行业也开始建立行业标准,以适应发展需要。此后,戴维·阿利尔又研制出49码,这是一种非传统的条形码符号,它比以往的条形码符号具有更高的密度。接着特德·威廉斯(TedWilliams)推出16K码,这是一种适用于激光系统的码制。到目前为止,共有40多种条形码码制,相应的自动识别设备和印刷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一些高等院校、科研部门及一些出口企业,把条形码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逐步提到议事日程。一些行业如图书、邮电、物资管理部门和外贸部门已开始使用条形码技术。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生活国际化、文化国土化的资讯社会到来之时,起源于40年代、研究于60年代、应用于70年代、普及于80年代的徐州条码与条码技术,及各种应用系统,引起世界流通领域里的大变革正风靡世界。条码作为一种可印制的计算机语言、未来学家称之为“计算机文化”。90年代的国际流通领域将条码誉为商品进入国际计算机市场的“身份证”,使全世界对它刮目相看。印刷在商品外包装上的条码,象一条条经济信息纽带将世界各地的生产制造商、出口商、批发商、零售商和顾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这一条条纽带,一经与EDI系统相联,便形成多项、多元的信息网,各种商品的相关信息犹如投入了一个无形的永不停息的自动导向传送机构,流向世界各地,活跃在世界商品流通领域。


 

版权所有:徐州隆旺条形码代理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QQ/微信:1766534168